數據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成熱潮 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泉州全市有8000~10000棟適合加裝電梯的老舊住宅樓,其中1500~1800棟位于中心市區。記者從市住建局物業科了解到,截至今年9月中旬,泉州老舊小區已有743部加裝電梯辦理了申請手續,其中近130部取得了運行合格證。 時間追溯到2010年,市區西湖湖濱小區B棟一梯、二梯,在住戶老蘇等幾位熱心業主的牽頭下,開始籌劃加裝電梯,過程一波三折。老蘇說,當時沒有相關政策,加裝電梯差點被當成違建,后經過多方協調,最終才順利開工。2013年6月,電梯正式投用。 泉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此后,陸續有老舊小區的業主到規劃部門申請加裝電梯,但數量并不多,一年只有兩三部。2017年,豐澤區申請加裝的電梯數近20部。到了2018年,前9個月就審批了50多部。隨后便開始井噴式發展。鯉城區樓梯房較多,加裝需求空間大。豐澤區2000年前后建設的小區多,而且體量大,例如豐澤新村、云谷小區、圣湖小區、湖心街商住區等小區樓棟數量多,需要加裝的電梯數量也多。2018年,泉州市區的明鑫花苑、群星廣場等老舊小區都在加裝電梯。隨著時機的成熟,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業主申請加裝電梯。 困局 業主難以達成統一意見 雖然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需求量大,但住戶間難以達成統一意見,常常出現“一戶反對全樓擱置”的困局。 有的居民認為電梯并非剛需,且安裝位置占用公共綠地、增加噪音。也有居民認為老舊小區已經到了一定年限,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拆遷了,進行改造其實非常不劃算。另外,低層住戶和高層住戶出行對電梯的需求不相同,低層住戶常常以遮光等原因提出反對意見。 豐澤新村有位業主,擔心電梯遮住自己家房子的光線而不同意加裝,社區召開了多次會議協商均無果。市區群星廣場小區其中一樓棟,動工做電梯地基時,有業主認為會影響車庫使用,提出反對意見,并申請行政復議,工程因此停滯。 目前不少老舊居民樓加裝電梯是居民自發行為,除去相關手續辦理外,電梯的位置設計、選購、安裝等問題復雜,每一個環節都會因住戶的不同訴求而產生分歧,鄰里之間的矛盾也由此產生。如何協調住戶間的問題是破解加裝電梯難的最大癥結,其中打“人情牌”是個不錯的方法。為了加裝電梯一事,豐澤社區黨委副書記曲春虹召開了幾次協調會,她認為不要激化高低層業主之間的矛盾,將心比心,鼓勵大家要轉變觀念,老樓裝電梯,更重要的是為了居家養老,提高宜居環境。 申請手續繁瑣周期長 早在2013年,市住建局等七部門聯合發文《關于城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的指導意見》,就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實施原則、適用范圍、實施條件、資金籌措、申報程序等方面進行規范和細化。其中規定,既有住宅必須在滿足相關條件,經占同梯號住宅三分之二(含)以上的戶數業主同意后,可申請增設電梯。申請手續涉及多個部門,包括住建局、城鄉規劃局、質監局等,如更改或影響消防通道、通信管網等,還需到對應部門辦理手續。 加裝電梯涉及的主要問題有:業主達成共識、費用分攤以及電梯井的位置。電梯井的位置需要由專業的電梯公司到現場查看,看樓房是否適合安裝電梯,并形成一套安裝方案。還需要由專人將安裝方案、費用分攤方式、電梯日后的使用和維護等問題整理成完整方案,最后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請。此外,還需要考慮加裝電梯是否會影響消防通道、是否影響樓體安全、電梯自身的防水性等問題。 因為申請手續復雜,泉州加裝電梯的小區幾乎都是將相關事宜交由電梯公司打理,電梯公司的報價中也會有一部分是負責申請的服務費。業內人士介紹:“電梯加裝,從業主協商好提交審批,到最后建成投用,周期最快也要七八個月。”洪鐘宏長期負責處理加裝電梯申請手續。他介紹,首先,有關業主要提供房產證、身份證,以及整個小區的總土地證和加裝電梯那棟樓的設計圖紙等。第二步,以電梯加裝公司和該樓棟業主的名義,出具一份加裝電梯的公告。第三步,將上述各種材料及加裝電梯申請書、業主協議書交到住建部門的業務窗口。加裝電梯涉及的每位業主,都要帶著身份證到窗口核對身份。住建部門核對無誤后,會出具《建筑結構安全鑒定備案證明》。第四步,帶著相關材料到規劃部門窗口審批。隨后,規劃部門會到小區做一個審批前公示,7天公示期結束沒有異議后,審批部門將發放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許可證拿到后,再將復印件、圖紙等手續送到當地行政執法局報備后,就可以開始動工建設了,但后期還有很多繁瑣的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