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小區在空地上施劃停車位緩解停車難 第三部分:未來之路 老舊小區的問題一個比一個棘手,整治起來難有統一“標準”。近年來,政府部門對此越來越重視,通過政策推動、社區引導,讓一些小區的業主主動“覺醒”作為,加速推進老舊小區整治。 老舊小區整治 已在開展先行先試 截至今年,豐澤區有15年以上小區217個,20年以上小區132個,鯉城區中心城區的老舊小區不勝枚舉。 2013年,我市出臺《泉州市提升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服務水平實施方案》,方案提出要開展老舊小區整治試點,安排整治資金,為老舊小區設置圍墻、設立安防門崗,加強小區道路景觀綠化,改造雨、污管道。近幾年來,豐澤區和鯉城區相繼將老舊小區整治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籌集資金,對一些老舊小區進行先行先試改造提升。 豐澤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2年豐澤區開展老舊小區整治試點工作,每年投入資金100萬元,對3-4個試點小區進行整治改造。2014年開始,這一項目升級為“美麗社區”建設,投入資金及整治小區數量大幅增加。3年來,有38個老舊小區獲益,得到整治提升。 鯉城區今年已完成百源新村、團結新村、龍宮老干部宿舍區、海濱街道涂門小區4個老舊小區整治。2015年以來,鯉城區在為民辦實事項目中,特別單獨提出“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程”,每年由區財政投入專項資金,改造內容包括小區路面硬化、排水排污系統、綠化、公共場所建設等。 業主參與程度 直接影響整治效果 都是老舊小區,為何整治效果大相徑庭?記者走訪相關社區、街道及住建局等涉及小區管理的單位,都認為業主積極參與、配合,樹立主人翁意識,是推進老舊小區整治的一大關鍵。 據介紹,在大淮新村的改造中,除了區、街道、社區多方籌資,還有來自業主和小區商戶的出資捐款,社區老協會理事更是主動參與監督改造工程質量。在小區管理運轉步入正軌后,目前居委會在策劃開展“社區營造”,讓居民更積極參與小區管理。金山小區規劃改造停車位之初,也有一些居民反對,但在看到停車問題解決了,通行秩序確實好轉后,這些居民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認可了包括社區在內的政府部門對小區管理所做的嘗試和努力。 豐澤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說,一些老舊小區原先沒有物業管理,居民也沒有“花錢買服務”的概念,一切都依賴于政府。開展小區整治行動,政府重在引導,鼓勵居民積極參與小區的管理自治,讓居民把小區當成自己的家園,管理才能做好。 加碼推進整治 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對于老舊小區的整治提升,“XIN”行動或許是個很好的契機。 今年,“小區物業管理規范”被市委、市政府列入泉州“XIN”行動首批十大項目之一,《泉州中心市區物業管理規范提升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近日正式出臺。方案提出,結合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和物業管理實際,提倡有條件的老舊小區通過綜合整治,有效盤活資源。各相關區、街道可根據小區實際情況,對業委會的籌備、成立給予開辦補貼,確保小區業委會成立有保障。 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要按規定征求居民意見,堅持“先地下后地上、先功能后景觀”原則,重點改造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圍墻柵欄、安防門崗、小區道路、小區綠化、燃氣、電力、通信等;支持符合條件的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完善消防、停車、充電、照明等設施及社區服務設施。整治后的老舊小區,可根據小區實際和居民意愿,選擇合適的管理模式,包括引進專業物業管理、社區準物業管理、業主自行管理等方式,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到2019年年底,爭取基本完成所有老舊小區整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