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發關于學習推廣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泉州市住建領域協同解紛中心”案例成功入選。去年,在泉州中院指導和泉州市住建局支持下,豐澤區委政法委、區法院、區住建局、泉州市建筑行業協會、泉州市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泉州市物業管理協會,創新在泉州市建筑服務產業園區設立住建領域協同解紛中心,一體做實解糾紛、防風險、促治理,推動住建領域糾紛源頭化解、實質化解。 “聯”字上下功夫 匯聚多元能量 五位一體“聯”動。豐澤區整合人大、政協、行政、司法、行業協會等五方力量,讓代表委員、住建部門、街道社區、行業協會等主體,通過中心參與到商品房買賣與租賃合同、建設工程合同、工程造價、物業管理等住建領域糾紛化解中,靈活運用司法鑒定、財產保全、證據保全等舉措,提高調解效率,敦促義務人自動履行。 專家同臺“聯”調。豐澤區聘請代表委員、行業專家、退休法官等特邀調解員27名,發揮代表委員知民情、行業專家懂專業、退休法官擅法律的優勢,集中開展調解工作。截至目前,中心共受理住建領域糾紛1261件,調解結案391件,標的總額1310萬余元。 平臺聚合“聯”網。豐澤區借助人民法院調解平臺、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平臺,將調解申請、案件受理、調解員指派、材料提交、視頻調解等事務全流程上網。同時,將糾紛調解納入豐澤區社會綜合治理體系,以線上遠程互動方式連接區綜治中心,共享綜治中心調解資源,高效開展遠程調解。 “前”字上出實招 逐層過濾糾紛 服務下沉,“前”端疏解。豐澤區將法治力量下沉至基層網格,主動融入社會治理第一線,開展“一小區一法官”活動,先后選派67名優秀干警,由豐澤法院主要負責同志帶隊下沉9個街道463個小區前端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召開現場調解會數十場次,化解涉物業、住建等領域糾紛180余件,發放宣傳冊近2000冊,提供法律咨詢超千人次。 無爭認定,“前”哨提效。豐澤區依托中心開展住建領域多元調解,調解不成,則對已取得一致的部分事實進行“無爭認定”,經雙方簽字確認,在訴訟階段無需重復認定,進一步提高審判效率。同時,中心聘請的行業專家還可就工程造價、施工質量、安全管理等領域出具專業建議、提示,為后續司法裁判提供參考。 即時確認,“前”沿示范。豐澤法院設立巡回審判法庭進駐中心,由9名駐點調解法官輪值,對當事人在中心調解成功的糾紛,即時生成調解確認書,賦予協議強制執行效力;調解不成的糾紛也可在中心一鍵轉訴、立案受理,實現拆調無縫銜接。同時,推行“示范裁判+批量化解”模式,精選代表性案件到中心進行示范性調判,自中心建成以來完成示范裁判數十件,推動“一案解,多案消”。 “新”字上求突破 延伸治理觸角 探索“自我造血”新模式。豐澤區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進一步深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的意見》要求,探索市場化運作模式,對中心受理的案件,未達成調解協議的不收取費用,達成調解協議的收取一定費用,收取的費用全部用于中心日常運營開支。目前,中心累計收費超130筆,總金額達12.8萬元,逐步實現自給自足。 建立“零距普法”新矩陣。豐澤區發揮建筑服務產業園園區陣地優勢,利用宣傳公示欄、普法攤位、法官直播講壇、區融媒體中心四大平臺疊加普法,自中心建成以來發放住建領域常見法律問題“十問十答”宣傳手冊近千份,發布典型案例、《涉物業服務糾紛審判白皮書》數十件,為規范物業服務標準、業主依法維權等提供權威指引。同時,豐澤區依托“法治體檢中心”對在調解過程中發現企業存在的法律風險進行“問診”,形成“法律風險診斷報告”,助力企業進一步規范經營、防范風險。 激活“行業導向”新職能。中心調解員逐案形成調解日志,及時總結歸納調解經驗做法,編發工作簡報,提升中心影響力與知曉度。中心定期召開調解工作座談會,共同交流協商、加密合作,對住建領域糾紛數據進行動態監測,分析研判運行態勢,實現對行業市場的規則引導和價值引領;注重對個案、類案進行“溯源分析”,根據實際情況向有關部門發出司法建議,助力行業發展行穩致遠。 “截至目前,中心受理住建領域糾紛2500多件,調解成功750多件,標的額達2970多萬元,全區物業糾紛先行調解率同比上升17%,建工案件平均審理周期縮短20余天,有效減輕當事人訴累,節約司法資源,緩解審判壓力。”豐澤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豐澤區將不斷提升司法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充分發揮好中心平臺優勢,推動大量物業糾紛通過非訴訟方式解決,促進物業服務行業發展進入正向、良性軌道,構建平安、和諧、溫馨社區生活。(豐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