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澤區物業管理“四降一升”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東湖街道黨工委聚焦重點、靶向發力,確定“8+2”樣板培育計劃,涵蓋國際星城、太平洋花園等8個物業管理樣板小區和東塘頭、東苑2個“城中村”物業管理工作試點,推動轄區物業管理水平提檔升級。 國際星城小區建于2003年,建筑面積約13.23萬平米,共有居民樓12棟,常住人口978戶2860人,由長冠物業入駐管理。小區黨支部成立于2009年4月,現有黨員43名。小區業委會委員中有黨員5名、占比62.5%,成員均為大專以上學歷,其中博士1名、碩士2名,是小區歷屆業委會中乃至街道轄區內學歷最高的一屆業委會。為進一步提升小區物業管理效能,東湖街道著力練好“五字”真經,聯動各方共治,將優質服務延伸到小區末梢,不斷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打通“合”字脈 小區聯治聚合力 黨建引領聚合心。建立“支部引領業委制度”,推動黨支部先后召開10次專題會議,引領業委會研究公共照明提亮工程、二次供水改造、中庭綠化改造提升等13項居民極為關注的議題。 服務聯動匯合力。探索“小區網格+警格+物業”聯動體系,組建群防群治隊伍,開展環境衛生監督、治安聯防聯控等活動。落實“吹哨報到”制度,82名在職黨員到小區公開承諾、扎實踐諾。 資源下沉助合創。深化紅色矩陣成員單位“進小區助治理”活動,推動專科醫生下沉坐診15次,組織國企在職黨員、律所律師、心理咨詢師定期到小區鄰里中心提供輪值服務。國際星城中庭改造前國際星城中庭改造后 扎穩“規”馬步 居民自治強根基 規范組織架構,讓業主“管得著”。建立“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同時優選小區律師、會計師、工程師等8名專業技術人才作為顧問團,為小區發展答疑解惑、出謀劃策。 規范工作制度,讓事情“辦得了”。完善網格事項流轉機制,線上微信群流轉“事項清單”,網格員負責“落實清單”,樓棟長跟蹤回訪“滿意清單”,通過“三單”式閉環解決居民訴求18個,確保群眾參與、事項落實。 規范收支管理,讓三方“看得清”。建立財務收支定期公示制度,每年委托第三方對上年度物業費使用情況進行審計,每季度公示收支明細,確保業主的知情權和監督權。抓住與物業公司續簽合同契機,100%收回業主公共收益,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三方”聯動協商議事,解決小區物業管理難題 修煉“聽”內功 糾紛調解暖人心 干部掛鉤聯系“沉下來”。深入開展領導干部掛鉤聯系社區小區行動,街道掛社區領導“面對面”聽取居民意見建議,“點對點”實地走訪問題點位,督促指導小區路面平整、水池改造升級等5項內容。 物業投訴糾紛“解得了”。聚合區級矛盾糾紛平臺、“12345”平臺等渠道,收集整理物業矛盾糾紛線索,建立工作臺賬,累計受理雜物堆放、車輛亂停放、噪音擾民等投訴件13件,辦結率100%。 鄰里矛盾糾紛“理明白”。打造“鄰里會客廳”,邀請調解員、當事人“喝茶話事”,理清糾紛來龍去脈,給出問題解決方案,累計協調化解合同糾紛、鄰里矛盾等8起。街道干部“進小區”協助化解小區矛盾糾紛 研習“提”掌法 硬件改善出實招 人居環境提檔。組織網格員、物業人員對小區內電動車飛線充電、建筑廢料違規堆放等進行全方位整治,督促物業公司定期對小區綠化區域進行白蟻消殺,推動小區4號門外荒地等一批“荒草園”改造為“景觀園”。 活動功能提級。改建小區活動中心,設置乒乓球室、瑜伽室、閱覽室、棋牌室等功能室,組建小區乒乓球隊、越劇表演隊、廣場舞隊等5支群眾文化隊伍,使場所使用最大化。 公共設施提升。更換公共區域節能照明設備2005盞,對小區17處綠化進行更換補植增綠,為40部電梯安裝公用風扇,增設12條無障礙通道,推動小區舊貌煥新顏。乒乓球室棋牌室瑜伽室 領會“共”要義 鄰里服務真惠民 建優平臺陣地“共”暖心。建設小區鄰里中心,引入國網供電、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國人壽、郵政儲蓄、樂意幫家政等單位提供電力服務、健康義診、金融理財、家政保潔等12個鄰里服務項目。 培優志愿隊伍“共”服務。組建9支“暖心探訪”服務隊伍,開展特殊群體入戶走訪、關愛幫扶等服務45人次。挖掘小區黨員、社區能人、熱心群眾80人,孵化培育便民服務、文明倡導等志愿服務隊5支,開展家電維修、義剪義診等志愿服務53次。 創優品牌活動“共”踐行。圍繞青少年、長者、婦女家庭三個領域,打造“書香成長+”計劃、關懷弱勢長者、“星+樂”文化營造三大特色項目,舉辦“書香+”系列宣傳宣講、小區藝術節、“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等12場,構建和睦融洽的鄰里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