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有效化解轄區各類矛盾糾紛,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東湖街道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強化社區基層黨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微”治理托起大平安,迸發基層治理“新活力”,為“平安東湖”建設賦能增效。 量身定“治” 變“標配”為“高配” 街道在現有網格架構上進一步進行優化創新,按照“162+X”組織架構重新劃分網格,“1”即1級網格,“6”即每600戶設置1個二級網格,“2”即每200戶設置1個三級網格,“X”作為必要時啟動X個延伸網格,以固移結合模式發動群防群治力量參與網格工作。同時配套制定“6558”網格管理責任體系,細化“六必當、五必訪、五必講、八必清”的日常工作任務清單,充分激活基層治理能量,確保社區充分發揮網格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及時掌握各類矛盾糾紛,形成“網中有格、按格定崗、人在格上、事在網中”的工作格局;對排查出來的各類矛盾糾紛根據具體情況“量身定制”一張清單,并實行掛鉤黨政領導包案化解穩控,建立矛盾糾紛風險隱患底數清單,做到民情在網格掌握、問題在網格解決,真正使網格成為化解矛盾的“減壓閥”、服務群眾的“連心橋”。 良法善治 變“局域網”為“互聯網” 街道綜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牢固樹立一盤棋意識,加強各類矛盾糾紛信息聯動,做好12345平臺、警情通報、矛盾糾紛隱患排查等清單的銜接機制,對公安預警通報的各類矛盾糾紛,派出所及時抄報街道綜治中心,街道綜治中心根據事件類型流轉至街道相關部門和屬地社區及時介入,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聯合”的調解組織網絡。在縱向架構上,形成以社區黨委牽頭,社區調解委員會為核心、網格員為骨干、“法律明白人”為補充,覆蓋全社區的調解網絡體系,做到統一受理、集中梳理、及時上報、跟蹤反饋;在橫向架構上,借助司法所、派出所、信訪評理室等職能部門,形成以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為主體的多元社會矛盾調處模式。系列舉措有助于打破各自為政的工作壁壘,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銜接有序、穩步高效”的矛盾化解大格局。 群防群治 變“鄰近”為“近鄰” 堅持“防”字為先,對已經調解成功的矛盾糾紛,社區根據事件情況進行分類跟蹤回訪,同時充分發揮網格自治能量,發動鄰里厝邊等群防群治力量,組建網格小分隊,通過日常鄰里走訪、話家常等方式及時掌握最新動態,將隱患化解在萌芽狀態,確保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建立起“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的反饋機制,打通基層治理的“毛細血管”。 今年來,街道已摸排各類矛盾糾紛61件,42件已就地化解。下一步,街道將不斷創新基層治理理念,加快完善基層治理格局,大力整合基層治理資源,積極探索基層治理的新模式,努力把握“楓橋經驗”新內涵,奮力譜寫基層治理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