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 (記者李菁 邱豐 通訊員許冬福)記者從豐澤區了解到,一段時間以來,豐澤區持續深化移風易俗工作,積極營造文明健康的良好社會氛圍。 裕景灣小區位于城東街道通海社區,近年來小區住戶數量日益增長,老人去世后在小區內停靈治喪的現象時有發生,部分居民、商家多次向社區反映過此問題。“從去年年初開始,小區停靈治喪多了起來,半夜經常傳出哭喪聲,影響休息不說,家中小孩也時常被嚇哭。”“小區前門有一處空地變成了停靈治喪的地方,每次經過總覺得陰森森的。” 面對這一問題,通海社區黨支部主動站位牽頭,組織志愿者隊伍入戶宣傳,并與居民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社區與泉州市第一醫院城東院區達成協議,將小區喪事統一移至醫院太平間管理處辦理。協議達成后,小區黨員以身作則、主動到泉州市第一醫院城東院區辦理喪事,小區居民也逐漸樹立移風易俗的意識,不再在小區內停靈治喪。為了滿足居民祭祀家人的需要,社區聯合物業、業委會,在小區內統一設置“燒金桶”,在尊重傳統閩南民俗的同時,消除小區的火災隱患。 在泉秀街道燈星社區,工作人員將轄區劃分為21個紅白事網格責任片區,規劃治喪場所、送葬路線,明確出殯“陣頭”不超過三陣;治喪期間提倡膳食從簡,倡導居民群眾桌數不超過15桌……近年來,燈星社區先后制定符合社區民風民情的《燈星社區紅白事理事會章程》等,對紅白喜事民俗進行限量界定,帶動居民形成自覺意識,促使社區民風轉變。 “通過道德評議委員會開展評價和完善居規民約,進一步激活了新型道德力量和居民自治意識,使居民主動轉變思想觀念,更加自覺地踐行‘婚事新辦、喜事小辦、喪事簡辦’的新風尚。”燈星社區相關負責人說。 燈星社區還把移風易俗系列活動作為引領鄉風民風的重要舉措,常態化組織居民學習移風易俗相關知識,開展身邊“道德模范”學習宣傳推廣、“移風易俗樹新風”互動、“移風易俗倡新風”書法友誼賽等各類活動,傳遞正能量,豐富群眾業余生活,樹立移風易俗文明新風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