鴟吻構件殘部 興盛年代 興盛于五代晚期到北宋早期 該遺址的形成是什么時候?西姑山遺址中暫時沒有出土有明確文字記載的相關遺物;泉州及南安文獻資料上,也沒有對該片區進行詳細的記錄。因此,遺址年代只有通過出土器物的時代特征加以認定。 年代上限,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晚期。張紅興介紹說,發掘遺址現場出土少量唐代風格器物,如玉碧底的盞。同時,還有餅足的碗和盞,流行于唐晚期至五代。 年代下限,最晚可至南宋晚期至元代。遺址現場發掘出土個別德化窯生產的注漿成形的模制餅足碗,而注漿技術及模制技術普遍認為最早出現于南宋至元代。 興盛于五代晚期到北宋早期。遺址中出土少量浙江越窯產品,器外底留有多個支釘痕,為越窯北宋時期特征。遺址中還出土大量五代晚期至北宋初期磁灶窯青瓷仿五代越窯產品以及大量安溪桂窯青瓷、青白瓷產品,淺圈足、淺腹、敞口、圓唇,具有明顯的北宋早期特征。 結合大部分建筑遺跡和出土物的特征、數量,初步判定西姑山建筑遺址形成于唐代晚期,興盛或者最繁榮的時代為五代晚期到北宋早期,衰落于南宋、元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