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黨建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今年以來,針對老舊小區便民場所破舊、物業管理滯后、鄰里關系淡化等突出問題,豐澤區泉秀街道華豐社區黨委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全力推進“黨建+”鄰里中心建設,不斷深化黨建引領基層網格治理,有效提升社區治理水平、服務能力和宜居品質。 □記者 吳宗寶 通訊員 黃怡娜 強化黨建引領網格治理 “拆墻并院后,環境更靚了” 昨日下午,記者走進華豐社區看到,位于泉秀新村和福興公寓之間的舊墻體“變了模樣”,不僅打通了樓棟間的墻體,還在墻上涂上了富有泉州海絲元素的彩繪,成為小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3位“厝邊”大媽在理發店聊家常,小區車輛停放整齊有序…… 據華豐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葉碧紅介紹,華豐社區共有20個居民小區,其中2000年以前建造的老舊小區占80%?!案脑烨?,老舊小區互相交錯,卻又以墻相隔,普遍存在物業管理缺失、街巷雜亂無章、基礎設施老化、各區之間溝通阻滯等問題,居民住著不舒心。改造治理,勢在必行。” 為此,華豐社區黨委推動老舊小區“拆墻”打通、連片管理,將所有老舊小區科學劃分為11個單元網格和33個責任網格,實現網格黨組織全覆蓋,并科學配齊網格員隊伍。通過黨員網格長包片、黨員樓棟長包樓、黨員示范戶包戶,發動群眾思路一起理、方案一起定、細節一起議,按照墻體相近、成本最適原則,將6個老舊零散小區21棟樓502戶打通融合,并勸說鄰里清退圈占的綠地、消防通道,騰出1000多平方米公共場所,打破“墻中有墻、院中有院”的局促空間,激活小區治理“微循環”。 拆墻并院后,誰來管,誰來理?華豐社區依托“黨建+”鄰里中心成立社區紅色物業服務中心,引進2家資質優、口碑好且有黨員、有黨組織的物業和家政公司,選派2名黨員任小區“紅管家”,負責文明巡防、衛生巡查、平安巡哨等,實現保潔、快遞、護工等生活服務一鍵預約,物業繳交率從2年前的30%提升到90%以上。 發揮“黨建+”鄰里中心功能 打造“15分鐘便民服務圈” 最大限度發揮“黨建+”鄰里中心的服務功能,是華豐社區治理的重要一環?!拔覀儓猿挚臻g利用最大化、使用效率最優化,系統布局活動場所,盤活各類服務資源,打造‘15分鐘便民服務圈’?!比~碧紅說。 老舊小區里老人和小孩較多,如何滿足“一老一小”服務需求?鄰里中心堅持“分區歸類、動靜分離”原則,打造老人日間照料服務中心、厝邊灶、長者食堂以及兒童之家、少兒科普室等21個近鄰特色服務陣地。同時,拓展便民服務大廳功能,設置政務服務自助一體機和便民服務代辦點,實現“馬上辦”“就近辦”“掌上辦”等事項2700多個。依托社區紅色物業服務中心,一攬子提供物業家政、家電維修、代購跑腿、燃氣配送等10多項便民代辦服務。 為破解鄰里生疏隔閡問題,華豐社區黨委堅持多方力量參與,增進居民交流互動,打造“遠親不如近鄰”的睦鄰關系。其中,依托“黨建+”鄰里中心設置“民情聯絡點”,成立離退休黨員巡邏隊、好鄰居調解隊,有20多名退休黨員加入,今年以來協調解決鄰里矛盾、信訪投訴等50多件。 社區居民車燕治在社區居住了30多年,鄰里中心的建成,讓她感受頗深:“小區變化很大,特別是鄰里中心為我們解決了不少生活難題,活動場所也豐富了,大家更加和睦團結?!?/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