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鼓舞》 2022年6月11日是我國第17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11日上午,豐澤區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開幕式在東海街道大坪社區云麓書院舉辦。福建省文化廳原副廳長、正廳級巡視員莊晏成,泉州市政協原副主席李冀平,豐澤區政府副區長葉春泉出席,主協辦方的領導嘉賓、工作人員,以及非遺項目傳承人、愛好者等參加活動。 活動由豐澤區人民政府主辦,區委宣傳部、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承辦,區委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區文化藝術界聯合會、東海街道黨工委和辦事處、泉州市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會、泉州精品綠道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協辦,豐澤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區文物保護中心、區文化館、區文化文藝志愿服務總隊執行,旨在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非物質文化遺產及文物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營造非遺及文物保護良好社會氛圍,助推經濟社會繁榮發展,喜迎黨的二十大召開。 泉州少林寺武僧團帶來大氣磅礴的《少林鼓舞》,為開幕式暖場。區領導葉春泉為活動致辭,他指出,為在全社會營造非遺保護的良好氛圍,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今年豐澤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展開,策劃開展了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便于參與的文化遺產宣傳展示體驗活動和非遺購物節,展現了非遺、文物在融入現代生活、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助力經濟發展以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發揮的積極作用。 根據國家及省、市非遺工作精神,豐澤區積極組織申報省級和市級非遺項目和傳習所。開幕式上,宣讀了泉州古琴藝術、泉州蚵殼厝營造技藝、泉州市正骨醫院吊膏和泉州正骨療法(張氏)4個非遺項目被列入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泉州市正骨醫院吊膏傳習所、泉州南音傳習所、泉州正骨療法(張氏)傳習所、泉州古琴藝術傳習所、泉州市梨園戲傳習所、泉州市五祖拳傳習所6處被列入2021年泉州市級第三批非遺傳習所,并分別舉行授牌儀式。 現場,還舉行世遺磚雕和紙織畫捐贈儀式。據了解,磚雕是一種古老的建筑裝飾藝術,也是閩南建筑的重要代表,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底蘊。此次捐贈的磚雕作品《守望》榮獲福建省第十一屆工藝美術精品“爭艷杯”金獎。“永春紙織畫”于2011年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其特點是紙痕交織、經緯分明、色彩淡雅、畫面朦朧。 為宣傳豐澤區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豐澤區將組織拍攝豐澤區非遺項目和優秀文物系列短視頻,并將在各大媒體平臺進行播放宣傳。開幕式上,舉行了開機儀式。 隨后,蟳埔女親子服裝秀、古琴齊奏《云水禪心》、提線木偶《小沙彌下山》、《梨園戲韻》和《少林雄風》等非遺展演輪番來襲、精彩紛呈,讓現場觀眾領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蟳埔女親子服裝秀節目,用服裝秀的方式,搭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生產生活工具,展示了傳統蟳埔女服飾的美。形式很好,令人耳目一新,可以極好地傳承蟳埔女習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市民王女士感慨道。 活動現場還設置了非遺展示體驗區、非遺項目展板宣傳等,居民群眾徜徉其中,通過觀看介紹、親身體驗、購買非遺產品等方式,與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近距離接觸,感受它們的獨特魅力。 除了在線下參與非遺購物節,此次豐澤區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還有線上非遺購物節,歡迎廣大居民群眾持續關注并積極參與。 非遺展演 豐澤區作為古城泉州的城市核心區,有著豐富的人文資源與歷史內涵,文物遺存薈萃,海絲史跡眾多,非遺項目獨具特色。目前,全區有4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58處一般文物點。同時,有包括民間文學、曲藝、民俗、傳統音樂、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傳統美術等共計7個門類23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今后,豐澤區一方面將著力提升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管理水平,促進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將著力向群眾傳播文化遺產法律知識,普及文化遺產保護理念,擴大《文物保護法》《非遺法》的受眾面和影響力,引導推動全社會共同關注文化遺產,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共享文化遺產保護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