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豐澤區東湖街道仁風社區的居民發現,沿環城河區域的面貌,逐漸發生可喜變化:新的微型消防站、自建房消防設施配置完畢,以往雜亂無章的電線“蜘蛛網”被重新規整,全新繪制的黨建文化長廊總有人駐足,街巷生活更加愜意,也更有安全感了。 一點一滴的變化背后,是仁風社區針對城中村整治管理難題進行的有益嘗試——作為東湖街道“小社區大物業”美麗社區試點,該社區把試點范圍定在仁風、河岸兩個自然村,成立業委會參與治理,實行半封閉管理,圍繞“老城根故事”推動城中村舊貌換新顏,努力打造城中村綜合治理新樣板。 仁風、河岸兩個自然村,位于泉州老城區東側,曾有古城門——仁風門。過去,該片區內的自建房密度高、道路狹窄破舊、公共配套設施不全,不僅存在安全隱患,居民的生活環境也不好。 仁風社區黨委書記蘇澤星介紹,以紅色黨建為引領,通過政府引導、居民自治方式,片區內組建了業主委員會,圍繞“整舊、治亂,添綠、增美,揚正、蘊文”思路,著手實施美麗社區試點工作,營造讓居民舒心、安心、放心的城中村環境。 根據規劃,仁風社區陸續啟動11個建設項目。包括整治修繕老舊房屋、破舊道路,疏浚修復排水排污管道,治理違章搭建、亂停亂放等亂象。與治理同步開始的項目,是為社區添綠、增美,弘揚正氣、含蘊文化氣息,以“老城根故事”為核心,仁風社區將在環城河沿線區域,建設社區文化公園,對區域主干道兩側進行綠化、彩化,正在逐步建設的黨建文化長廊,全長約600米,將與社區公園一起,弘揚正能量、講述老城根故事。 除了環境整治,社區還把城中村居民的安全感放在心上。目前,兩個自然村已完成消防整治工作,安裝智能用電系統25套、“5+2”消防設施510套、市政消防栓10個,建設了微型消防站、配備有微型消防車。“社區的出租房配備煙感器、應急燈、消防栓等設備,所有改造完畢房屋,都貼上了紅色安全牌,目的就是告訴租客,這里是大家能夠放心居住的地方。”社區主任王海虹說。 不僅如此,片區河岸路、東環城河等老化的排水排污管道、破損道路修繕方案完成招投標程序,很快將啟動修繕;為解決居民“停車難”問題,社區還平整出閑置用地,增設一批停車位。 接下來,片區5個主要道路出入口,將設置車輛智能管理系統,其余的出入口,將改為消防門,增設監控系統、加裝路燈,并爭取將出租屋、流動人口管理等模塊,納入“智慧豐澤”平臺建設。“城中村整治過程中,得到了居民的擁護,片區中有威望的居民主動加入業委會。大家看到消防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成效后,對未來的家園有了更多期待,希望通過規范化的物業半封閉管理,讓城中村面貌得到根本性改變,住得舒適、安全。”蘇澤星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