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候鳥隱藏棲息在植物間,不易被發現。 研究 建立保護區后數量翻番 福建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友鈴,每年十一二月都會到泉州灣河口濕地觀測研究候鳥。 陳教授說,我省境內的閩江口、泉州灣等處,是北半球東亞、西伯利亞候鳥至南半球澳大利亞越冬遷徙通道的重要驛站,每年有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候鳥在此過境、越冬。泉州灣河口濕地也是眾多珍稀瀕危鳥類的重要棲息地,被國際鳥盟列為中國重點鳥區。 近幾年,陳教授調查研究發現,來泉州灣河口濕地過境、越冬的候鳥種群比較穩定,數量則在不斷增加。從建立泉州灣河口濕地保護區至今,數量翻了一番左右,監測到的鳥類由107種增加到194種。 泉州灣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負責人介紹,像黑臉琵鷺、黑嘴鷗、白琵鷺等是世界瀕危品種,全球數量不多。近兩三年來,在泉州都有發現它們的蹤影。前不久,還有觀鳥學會的成員看到或拍到小天鵝、卷羽鵜鶘、黑臉琵鷺等珍稀鳥類的蹤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