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 (記者張素萍)26日,泉州市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會會員代表大會召開。會議介紹,未來,泉州市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會將建立宗教與民間信仰場所文化遺產名錄和數據庫,并設立文化遺產保護貢獻獎。 泉州是國家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蘊含著深遠厚重且不可再生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是泉州人民共有的歷史文化記憶。但由于諸多因素,泉州文化遺產一度遭到了相當程度的破壞,在此背景下,2016年泉州市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會經泉州市民政局正式批準成立。 泉州市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會會長黃溪水表示,作為文化學術類社團組織,泉州市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會立足大泉州,面向閩南文化圈,團結海內外泉州人,同心保護珍貴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未來,促進會將全面梳理宗教與民間信仰場所文化遺產存量,建立宗教與民間信仰場所文化遺產名錄和數據庫;設立文化遺產保護基金,保護和搶救瀕危的物質、非物質文化遺產;擬借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的相關情況,設立文化遺產保護貢獻獎;編纂出版《泉州文化遺產保護大圖典》,通過對泉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及相關人、事、物的歷史、現狀、保護和傳承等方面,進行一次全景式、深層次、多角度的總結、展示和推廣;開設泉州市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會抖音官方平臺,借助新媒體,拓展泉州文化遺產傳播渠道,提升泉州文化遺產的影響力;舉辦紀念弘一法師140周年誕辰大型非遺藝術品巡展活動;籌備有關村鎮修編地方志、族譜;參與“南安記憶”系列叢書編纂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