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俊北路街邊補綠項目施工現場。東南網記者 薛逸群 攝 泉秀街街邊補綠項目施工現場。東南網記者 薛逸群 攝 東南網5月17日訊(本網記者 薛逸群)今日上午,記者隨同泉州市園林管理局工作人員實地走訪了市區“古城植綠行動”中羊公巷至南俊路北拓示范段、泉州汽車站及泉秀街綠化改造落地項目。 4月中旬,羊公巷至南俊路北拓示范段啟動綠化改造提升。項目實施過程中,克服了老城區可供綠化用地少、人流車流量大、地下管線錯綜復雜等困難,經過1個月的緊張施工,示范段初現雛形。截至5月16日,已補植香樟18株、樸樹13株,紅果冬青、白蘭等7株,安裝異形樹池坐凳13套,地面破除2300㎡,鋪設停車場植草磚200㎡。 記者在泉州汽車站及泉秀街綠化改造項目效果圖中看到,補綠的同時沒有改變原有公共空間使用功能。在優化綠地與停車空間布局,將達到服務功能與景觀功能的統一。同時,將原本封閉的花圍石打開,種植高大喬木,充分利用林下空間布置供市民使用的休閑座椅等服務設施;采用異形樹池坐凳,增強樹池實用性,可供市民歇息、乘涼、活動使用。 市園林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古城植綠行動”項目結合了泉州古城特點,在綠量較大的空地,不再增植樹木,而是利用拆除臨時搭蓋的空地,打造具有閩南文化元素的公共休閑空間。例如,在南俊北拓軍分區東側,將原南俊北拓售樓部舊址拆除,建設口袋公園,以綠地、鋪裝結合泉州記憶的特色立體殘墻等形式,將其打造為閩南埕院式的游憩空間。 據悉,此次“古城植綠行動”由市城市管理局牽頭,聯合市資源規劃局、市交警支隊、鯉城區政府、豐澤區政府,利用春季有利時機在中心城區(鯉城、豐澤區域)全面開展。行動主要采用借地綠化、見縫插綠、破硬復綠、拆墻建綠以及對原有舊綠地改造提升等形式來提升綠量、營造休閑空間,讓更多市民群眾享受“綠色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