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疾控中心、婦幼保健院新址 促進中西醫結合 開展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聯合攻關 豐澤區將鼓勵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婦幼保健院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加強中西醫臨床科室協作,積極創建全國綜合(專科)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 鼓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推進中西醫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協同創新,開展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聯合攻關,形成獨具特色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提高“急危重疑特”疾病臨床療效。鼓勵西醫醫師系統學習中醫,培養西學中人才。 鼓勵社會力量發展中醫藥服務 民辦非營利性中醫院可獲資金補助 豐澤區鼓勵社會力量以名醫、名藥、名科、名術為服務核心,提供流程優化、質量上乘的中醫醫療、養生保健、康復、養老、健康旅游等服務。對社會資本舉辦只提供傳統中醫藥服務的中醫診所、門診部,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和區域衛生發展規劃不作布局限制。促進有實力的社會辦中醫診所和門診部(中醫館、國醫堂)等機構做大做強,實現跨區域連鎖經營、規模發展。 進一步優化政策環境,在醫療衛生相關專項規劃中對社會辦中醫預留空間,引導社會資本興建中醫醫療機構,加快形成多元辦醫格局。支持慈善組織和個人舉辦公益性中醫醫療機構,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中醫醫療機構。按照分級管理原則,區財政依據相關規定對民辦非營利性中醫院給予相應的資金補助。 推進中醫藥信息化建設 建設中醫電子病歷數據庫實現信息共享 加強中醫類醫院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中醫類醫院信息系統,利用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提供在線預約診療、候診提醒、劃價繳費、診療報告查詢、藥品配送等便捷服務。基于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建設中醫電子病歷數據庫,推進中醫醫療機構之間診療信息的共享。 大力發展“互聯網+中醫藥”,基于互聯網、物聯網和大數據,探索發展中醫移動醫療、 遠程醫療、智慧醫療、健康管理等新型醫療服務模式,開發互聯網延伸醫囑、電子處方等網絡中醫醫療服務應用。 減輕患者負擔 符合條件的治療性院內中藥制劑、中醫診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 將符合條件的治療性院內中藥制劑、中醫診療服務項目,按規定納入基本醫保支付范圍。在中醫藥治療率考核達標的基礎上,各級中醫院的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報銷比例按降低一個醫院等級標準執行,最低按一級標準執行。 支持中醫類體現新技術的診療服務項目開展;根據國家、省有關規定,允許一部分中醫診療服務項目價格由醫院自主定價;在開展按單病種付費或按疾病診斷關聯性分組(DRGs)付費方式的基礎上,探索實行中西醫治療同病同支付標準,或者實行同一疾病診斷組相同付費標準。通過中醫藥服務價格和醫保政策改革,提高醫療機構和中醫藥人員應用中醫藥技術的積極性,規范中成藥及其他中醫藥技術的應用,促進中醫藥特色優勢的發揮和臨床診療方案的優化,在保證療效的前提下推動資源節約型醫療模式的形成,減輕患者負擔。 近年來,豐澤區中醫藥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初步形成了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整體發展新格局。截至2018年12月,全區有公立三甲中醫骨傷專科醫院1家、民營中醫院1家、中醫門診部2家、中醫診所50家;中醫院床位530張,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數415人;8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已建成中醫館,100%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均能提供中醫藥服務,中醫藥適宜技術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得到廣泛推廣與應用。 2018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診療282138 人次,同類機構總診療482743人次,占比58.44%。各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處方占總處方數的32.58%,各社區衛生服務站中醫處方占總處方數的40.17%。2017年12月,豐澤區順利通過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評審。 (王志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