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22日訊(本網記者 潘賢利)在新時代、新資源、新趨勢的背景下,各行各業都在產生新思維、新創意和新成果。22日下午,2018“創響中國”泉州豐澤站暨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數字商業創新節上,福建省領秀文旅集團首席策略官陳垚女士分享產業轉型中的場景和內容創新。 陳垚說,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邏輯已經成為了國家思維,尤其是在泉州這樣一個快速更新的城市里,伴隨著體驗經濟時代的全面到來,游客或者消費者對文旅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需求越來越復雜。游客的出游需求從過去簡單的拍照、觀光、購物變成了在文化社交層面上要求獲得深度的豐富的體驗。從某種程度上說,是這些需求倒逼著文旅產業發生轉型,在這一背景下,需要從不同客體最基本的需求出發,要創新文化內容,才可以設計出既有文化根脈又有當下體驗和想象空間,同時又有絕對的市場差異化和競爭力的產品。 “現在各個行業都在談IP,我們知道創造一個IP至少需要三個維度的內容,首先必須要有核心價值,然后要有豐富的素材去承載去說明這個核心價值,最后要有恰當的表現形式,而今天所談到的場景與內容創新其實就是表現形式的創新。”陳垚向大家分享這樣兩個案例,就在一個禮拜之前由領秀文旅集團全程運營的泉州美食城項目招商中心正式揭幕,這個項目是泉州市的重點建設項目,如果問美食城的消費場景是什么,大家可能第一反應是吃飯,這是十年以前的美食城,如果這么做美食城就會變成薈萃世界料理風味小吃的大食堂,這樣的美食城或許可以滿足本地市民的日常餐飲需求,卻不可能成為外地游客的旅游目的地,更不可能成為引爆市場的文旅商業標桿項目。他們所定義的美食城不是簡單通過場地的租賃實現運營的美食城,而是一個泉州美食文化的全感體驗中心,以覆蓋未決、嗅覺、聽覺、視覺、觸覺的全感消費體驗喚醒大家對泉州美食的想象,必須是一個持續整體運營的項目,沒有強大的運營地,這個最初美好的設想就會垮掉。 “有了定位和方向就要有場景和內容,如果說定位創新是理念創新,那么場景和內容的創新就是技術創新。不同的客群有不同的消費需求,不同的消費需求對應不同的消費場景,我們設計了有機融合多種產品形態和功能組團,其中有一個主力產品叫做刺桐時代村,建成后將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室內造景美食觀光文化村,我們拆解了刺桐城千年的歷史文化,通過復古的造景手法和最新的技術相結合,打造出四個不同的場景,針對不同的歷史階段對其時代特有的文化、民俗、建筑、生活、人文等內容進行情景再現,讓游客獲得一種沉浸式的穿越體驗。”陳垚說,這全景的文化體驗比把文化放在櫥窗里面向游客介紹要生動得多,也深刻得多。為了強化整個項目的形象識別和社交屬性,團隊還為泉州美食城這個項目創造了一個蔡阿福的IP形象,它有華僑背景,有故事,有表情包,是一個非常立體的形象。 陳垚認為,文旅需要幾個要點,第一要以區域特色文化為創造背景,第二以真實的消費需求為核心驅動,第三要有創新的設計語言和表現形式,最后從感官到思維,從抽象到具象的整體構建,將主題、形象、故事、符號系統融為一體,才可以給游客和消費者創造出完整的并且合乎情理的認知和感受。 “在文化旅游的基礎上可以疊加的東西還有很多,重構文旅產業鏈才可以刷新文旅體驗,團隊通過文化為旅游賦能,通過場景和內容的創新塑造旅游新穎物,有效地融合科技、創意、服務、產業、信息等資源和系統,最終形成產業發展的合力。”陳垚說。 “今天我們談海絲文化,所談不僅僅是存留至今的史記,還有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寫著這個城市血脈里的開放、自信、包容。這種風采并不因時代的變遷而流失,相反在我們每一天的當下生活中仍然可以感知到海絲文化鮮活的形態和內容,我們希望把這種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傳遞給更多的人,在文化創意產業全球化的背景下,以文旅項目為空間和連接點,推動城市完成自我實現和持續發展。”陳垚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