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11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柳小玲 田米 文/圖)4組智能化可回收垃圾設備定點投放8天,泉州市區豐澤新村垃圾分類運行得如何? 昨日,海都記者回訪豐澤新村。小區垃圾分類設備通電調試后投用5天,好的一方面是,部分居民積極參與,參與戶數每天遞增,對垃圾分類情況點贊。但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豐澤新村小區居民參與率僅約10%,垃圾分類的準確率還有較大提高空間。 雙桶設備入戶 從源頭做好分類 昨天下午,豐澤新村東大門附近的投放點,居民黃女士打開手機下載APP,將二維碼對準分類箱體掃描投入口,將家里收拾出來的礦泉水瓶、紙張等投擲進去,立即實現自動稱重,自動轉換成積分。 “這是專門定制的小型分類垃圾桶。”該項目運營公司相關負責人戴經理介紹擺在桌上的一個雙桶垃圾設備,這個垃圾桶共配置一個綠桶、一個橙桶,用于投放其他垃圾和易腐垃圾。同時,套上去的垃圾袋也是配套的,可掃碼追溯相關住戶信息,查看這袋垃圾是否準確分類等。戴經理說,這是為了讓居民能從源頭上培養垃圾分類意識,目前,在該小區已入戶宣傳的居民家中,均已分發了這些垃圾分類桶。 居民楊女士說,以往大家都習慣將易腐垃圾混合裝投放在垃圾桶,造成垃圾桶周邊又臭又臟。現在這樣好多了,相信小區整體環境也會改善不少。 參與率還較低 還需大量入戶宣傳 “投用以來,雖然真正往我們這邊投放垃圾的戶數還不多,但每天都呈遞增狀態。”戴經理整理了數據,一個是參與投放可回收物的數據,截至昨晚,共有16人次投放紙張、玻璃、金屬和塑料這四大類可回收物,稱重共有27.88公斤。 針對其他垃圾、易腐垃圾、有害垃圾的投放,昨天開始,他們也正式對投擲的帶有二維碼的垃圾袋進行巡檢,不完全估計,昨日一天,共有18戶居民參與投放。 “目前,我們入戶宣傳的戶數已經達300多戶。”戴經理說,結合目前入戶宣傳的戶數,這些整體參與率較低,只有約10%,后期我們還需努力大量地宣傳。 “知曉率、參與率、準確率等數據,都代表一個社區垃圾分類工作進展、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狀況的體現。”戴經理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