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泉州商城廣場賞燈 (陳曉東 攝) 本報訊 (記者廖培煌 實習生吳冠標)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在中心市區花燈正式亮燈的第二天,盡管寒風凜冽,但也抵擋不住市民的觀燈熱情。田安路、湖心街、泉州商城廣場等地迎來賞燈人群,市民扶老攜幼,穿行在燈海之中,熱鬧非凡。 從正月十二開始,田安路設置了一排整齊的隔離護欄,將市民賞燈區與非機動車道分隔開來,這既避免了非機動車道過于擁堵,又保證了市民賞燈的安全與秩序。昨晚,市民趙女士在田安路觀賞大金豬花燈,她說:“今年豐澤區的花燈比往年多了很多,我從湖心街一直逛到田安路,全程都有精致的花燈相伴。花燈分點布置,觀賞時人流又不會太擁擠。” 家住市區田安路附近和昌花苑的吳阿姨說,以往元宵節賞燈,都要猶豫著一大家子人去哪逛,今年的元宵花燈家門口就有,出門賞燈十分方便。 鬧元宵賞花燈可不僅僅是泉州人的活動,不少外來游客也融入泉州傳統賞燈活動中,為泉州城增添了不少亮色。有些熱心的泉州人還會為他們介紹泉州的傳統習俗,讓外來游客品味到正宗的泉州元宵味道。昨晚在田安路,記者就遇到了多位外國友人在中國朋友的陪伴下賞燈。 既然是元宵,就離不開“愿望”二字,元宵花燈往往寄予著人們無限的美好愿望和想象。 昨晚,泉州商城廣場一盞名為《豐收》的花燈吸引了不少市民的注意。這盞花燈是由豐澤區第一中心小學的小朋友制作的,以花籃的編織形式輔助仿真花的插花,花籃上點綴著東西塔等泉州特色建筑,寓意著一帶一路倡議帶給國家的繁榮昌盛,也祝愿未來能有更大的豐收。 對于元宵節花燈所寄托的愿望,傅先生有著別樣的感觸:“元宵的燈總是帶著祝福的,在我們泉州的傳統中,誰家今年結婚了,就會買兩盞大紅燈籠掛在祠堂、寺廟上,新郎新娘還要繞燈走幾圈。因為在閩南話中燈與丁諧音,是對新人添丁的祝福。當然,現在生男生女都一樣。”一盞盞的花燈,就是一個個的美好祝福,溫暖的祝福擁著走過的人們,將整個古城包裹在陣陣暖意之中。 |